豆蔻年华 -论潘跃辉的油画 对艺术家来说,怎样表达视觉感受,每个年代都是新的命题和挑战,我们和古人一样观看、思索,却得出不同的感受。在今天,遍及周围,放弃描绘视觉的直观功能,是这个时代的潮流,潘跃辉的作品以独特的形式,恰如其分的走在这个潮流里。 观看潘跃辉的作品,生动的人物表情和动作的含意首先吸引了我们,每个女孩的动作放在日常生活中,仅仅是那么一瞬间,艺术家固定这些动作的意图,实在是要我们联想一下这些动作的具体意义。作品“从北方飘来的降落伞”,她举起双手之前,做过甚么?作品“朋友”她们拥抱之后,离开了,会是怎样?观看者的本身的一次视觉体验,令到我们在画家的作品和具体生活间来回穿梭,有了艺术家的提醒,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生活、重新寻找生活中被我们忽略了的细节,画家的用意是十分巧妙的。 倘佯生存的现状,无疑会带来无穷无尽的话题,也会带来无穷无尽的想法。对于潘跃辉来说,他所想到的,他认为最重要的,他对生活的渴望都表现在这些作品中。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被包围在对比不太强烈的色调中,潘跃辉通过多次的调合和覆盖的油彩层达到的这种效果,在技术的处理上,有别于傅统作品中所被描绘的瞬间动作, 来自想象力的地方多于视觉的直接观察,而绘画的主题—快乐,也在每一张作品中得到不同的命题,从而得到不同的快乐观感,聚集这些快乐,宛如在一场快乐的欢宴中,潘跃辉先生坐在场外,他扮演着智者,记录着快乐的每个细致差别,虽然,我们最希望得到的是欢乐和幸福,但画家告诉我们,人一生中每个阶段是不尽相同的。 人怀有简单的喜怒哀乐,在人生的路上,,已经能够将自身情绪很好地表达清淅了,一切不像今天,社会的复杂、多元,实在太多的费解现象,如果艺术家不逃避时代的现状,我们又应该判断甚么?我们又应该画些甚么?上个世纪法国画家马蒂斯,就是一个追求欢乐的画家,他说过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可以躺着享受的安乐椅。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么纯粹地,不带任何其他因素的美学概念,从来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潘跃辉的作品也充份说明这一点。他的作品中,女孩通过动作和表情,每一个都表现得欢欢乐乐轻轻松松,可在她们的眼角、眉稍里,总还带有一些和她们年龄不相符的忧郁,对于人生,她们或许已理解到,将来未必就如现在这般轻松自若,一切未必就是双眼目睹的那般甜美、愉悦。潘跃辉先生的作品,在表达优美的同时,将一份成年人的礼物,悄悄地塞进豆蔻年华的少女心中。作品“平衡”中的女孩,头顶玩偶,双手摊开,双眼望向我们,欲言又止,这份忧郁,是人的天性使然,还是艺术家所特意赋予的,我们从然遍阅人生,也无法找到答案,除却画面快乐的表相,潘跃辉在画中经营的这份心思,所能顾及的关于人生的思考,是艺术家本人心境的真实写照,亦是这批作品的最大意义。 一方面,在潘跃辉的感知世界里,几乎没有丑陋的概念,任何不完美的因素早已排除在外。画家只在快乐和带来快乐的地方行走,这和我们看到的作品表面一模一样。另一方面,作品的意义或者在画家的自我表述中更加清淅:“……这几年不断在画面上寻找时代背景的感觉,她们一时惊喜,一时焦虑,混杂的情绪代表当代一羣人迷茫困惑的内心……””。可以说在快乐的词汇中,潘跃辉找出了更多的原因和意义,而这些原因和意义与这个年代同步,过往的快乐早已不是快乐,将来的快乐无法预测,而潘跃辉描绘的快乐形态,清清楚楚地喻示着这个年代的各种可能性,他之所以将这种喻示放在女孩身上,年轻、纯洁的举动和抒情、深思的眼神,从而在画面上产生令人深思的效果,艺术家的用意是十分显而易见的。
谢政 ○九年七月于茵葵山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