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 返回首页     >>> 繁体版  
展览日期:2013年8月17日-2013年9月2日                    展览地点:广东云峰画苑
展览时间:星期一至日 (上午9:30 – 下午6:00)
 
 
 
 
《东方情愫》赵澄襄新作大展
 
 
当今社会,受西方的影响,更多人愿意接受西方的文化,而忽视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东方魅力。中国画坛也如此。你是否也怀念儿时老屋里的八仙桌、青花粗瓷大碗、竹编花篮、花格窗之类的老家具呢?中山云峰画苑将于8月17日下午三时正举办《东方情愫》赵澄襄新作大展开幕式。赵澄襄从小对中国艺术非常感兴趣,她的作品以东方特色家具、庭院为创作题材。借用画家的一句话来说 “就是从民间吸收养分,画里有东方情调,也有现代气息。”
开幕当天,画家本人将亲临现场,与观众分享她的艺术主张。欣赏赵澄襄的作品是一种享受,你会仿佛回到那飘荡着书券气的午后,那么宁静,安详和舒畅的生活方式与东方情愫。从中可充分感悟到东方文化的魅力。
 
 
 
 
谨订于2013年8月17日(星期六)下午三時正
于云峰画苑·中国古今艺术展示中心
举办《东方情愫》赵澄襄新作大展  開幕茶会(画家亲临现场)
 
云峰画苑 敬邀
开幕日期时间:2013年8月17日下午三時正
展览日期: 2013年8月17日 – 9月2日
展览地点: 云峰画苑(南区文化中心)
           广东省中山市南区兴南路23号南区文化中心二楼
展览时间: 星期一至日 (上午9:30 – 下午6:00)
           节假日照常营业
查询电话: (760) 8833 3861
网    址: www.wanfung.com.cn
 
欢迎查询及预约访问 :
云峰画苑                               何斯娜                                 展览部
電話:(760)8833 3861                                           電郵﹕wanfung@126.com
 
 
 
 
 
 
 
 
 
 
序言
 
 
自古以来,中国人形容能干或成功的女性,往往喜欢以“巾帼不让须眉”称之,潜意词即指女性在能力上居然可与男性一争短长,弦外之音就是说男性的能力与成就通常比女性优胜。但是在中国画坛上的确有一个不争事实,即具有历史成就的艺术大师绝大部份为男性。我曾为此现象作过一点研究,发现许多女性画家本是天才横溢,在青年时代就显露出瞩目的光芒,但当她们步入中年,光芒变得渐渐暗淡,至老年时往往消失无踪。究其原因,原来中国女性身兼三个角色,除了本身的职业之外,同时要肩负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中国女性之传统美德都以照顾家庭放于第一位,当个人事业与家庭需要发生冲突时,她们大多数愿意放弃自己的事业并牺牲自己的兴趣。而偏偏艺术事业需要高度专注并付出大量精力和体力,这就解释了男女性艺术家在从事艺术事业上面临优劣的处境,因而亦会产生迥然不同的结果。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条件差异的客观存在,女性艺术家如能坚持不懈,排除万难从事艺术研究并取得成绩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在二十多年来从事艺术推广工作的历程中,我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关注到在中国各地的一批杰出女性画家,在北京的有蒋采萍、刘福芳、周思聪、聂鸥、邵飞;天津有王美芳;华东有陈佩秋、马小娟和徐乐乐;四川有李青稞、姚思敏、高晓笛;湖南有郑小娟;福建有韦江琼;广东则有王玉珏、江恩莲、邹莉和初露头角的赵澄襄。

时光匆匆逝去,一晃就过了二十年,以上的一批曾经相当活跃的女画家,有些年事渐高,精力衰退;一些已经淡出了画坛,不见了踪影;个别甚至已经离开了人世间;当然仍有部分画家,坚持努力耕耘,在艰辛的艺术征途上继续奋进。近年来,在这些仍然活跃的杰出女画家中,有一位异常勤奋、进步神速且日见成熟的女画家引起我特别的关注。这就是外表文质彬彬的广东籍画家赵澄襄女士。
赵澄襄出身于书香门第,年纪轻轻便与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她踏入社会工作,便有幸参与了报社排版设计工作,这种与美术密切关连的工作经验对她日后的艺术创作中带来极大的益处,其后她那一段为美术界高度评价及推崇的剪纸创作历程更令她吸收了大量中国民间艺术的营养,并显露了她的艺术天份和卓越才华。赵澄襄好学不倦,长期的报界工作让她有机会接触大量知名学者和文化人,良师益友加上后天努力,使她的阅历和文学修养迅速提高。当她进一步参与了撰写文稿、艺术评论和散文创作等文学实践,则令她的思想境界和视野升华至一个新的高度。并明白了艺术和人生的真缔。
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厚积薄发”,长期的艺术积累和生活实践终令她产生重大艺术突破和蜕变,她建立了自己鲜明的人生观和艺术主张,她把“东方”、“民间”、“现代”、“空间”、“构成”这五大元素巧妙地融合一起,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清新、典雅和充满书卷气息的艺术风格。这是一项十分了不起的艺术成就,不仅为中国艺术殿堂增添了有用的砖瓦,并且为中国绘画艺术增加了一个新的优良品种。

观赏赵澄襄作品是一种享受,她以东方特色的家居、庭园为创作的主要题材,带给观众的却是读书、品茗、闲逸、怀古和修心的生活方式与东方情
愫。从中人们可充分感悟到东方文化的魅力,一份宁静、安祥和舒畅。同时可深深感受到作者那份真挚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赵澄襄作品又可分为两系列,一种以浓重亮丽的色彩,细致的刻划和巧妙的画面构成布局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突显东方的华贵和气派,具有极高的装饰性效果;另一类则以轻松流畅的笔触、淡雅柔和的色彩加上浓淡对比的相互衬托,就如一曲轻松的民间小调在向你细细倾诉,耐人寻味。两种对比强烈而又统一的艺术演绎手法构成了赵澄襄完整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作品一方面显示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感,另一方面则充满了东方情愫和传统哲理。 
 
如今,赵澄襄近年来的艺术成果可以作一次总结了,对于她而言这仅是一个新的开始,后面的路将有更大挑战。我相信她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攀上另一高峰,既为中国女性画家争光,亦为中国艺术作出更大贡献。在此,谨藉赵澄襄作品集即将出版、作品全国巡回大展即将举行之际,对她致以衷心祝贺和敬意!
 
 
云峰画苑董事长
郭浩满
2013.7
 
 
 
 
 
 
 
 
 
在午后时光 ——创作断想
澄子
 
 
   
许多年来,我都是在业余时间里画画,确切说大部分创作是在午后点滴时光里完成的,我很喜欢友人为我刻的那枚“午后时光”印章。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画着我很想画的两种系列,一是对那安宁的百姓生活氛围的眷恋,是对早年生活的回望;另一种是对飘荡着文人气书卷气的书斋、茶坊、雅舍的向往,试图营造出心灵的理想空间。在潜意识引导下,这些或浓郁或清雅的画面便出现在笔下,逐渐形成了本人作品的面目。
    在这些系列作品的创作中,贯穿着五个关键词,即“民间”、“东方”、“现代”、“空间”、“构成”。我的画是从民间吸收养分的,“民间”是根基所在;我希望我的画里有“东方”的情调,有“现代”的气息;画中的场景虽是平面的,但要表达出“空间”的感觉;“构成”是一种手段,它对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要想把这五个词做到位不是简单的事,需要长期的琢磨和实践,还要有运气才行。
                                 二
  
提起感受,与我童年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过去的时光在我的情感世界里占有不小的空间,童年时居住的老屋、宽敞朴素的客厅、外公的藏书,墙上的字画、老时钟、八仙桌,还有具有鲜明潮汕特色的工夫茶、竹编花篮等,以及过年时的浓郁的民俗气氛,精巧有趣的民间工艺美术,在对这些地域性传统文化的感受和积累中,形成了日后的爱好取向。
    有人说我的画里有怀旧情绪,其实怀旧是一种感悟,是在过去流逝的日子里慢慢迭增起来的一种情愫,我怀念这些曾给我感动的东西,如老家具、老器物、老百姓恬淡无忧的日子,这是情之所至。就像近年来我的画几乎进入“无人之境”,也是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是希望远离都市喧嚣的心态使然,还是更多的为了画面的需要,反正观者比我想的还多,有人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或“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来褒奖,自不敢当,因为这些意境都不是刻意去追求的。
 
   
熟悉我作品的朋友,都知道我早年热衷剪纸和后来在报社从事版面工作对我今天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有人说我的画处处藏有剪纸的影子,或说从剪纸脱胎而来是有道理的。我在多年的剪纸实践中,发现镂空的美和它的奥妙,在我画这些有老家俱、花格窗、竹屏风之类的国画时,头脑中便出现剪纸的通透效果,于是便把它移植到画中。而我在从事版面设计中从点线面、黑白灰中得到的启发,自然也渗透到国画里。我感到构成规律和空间感,聚与散黑与白等设计意识对于一幅作品来说相当重要。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往往忽略了视觉因素,其实,设计意识一旦进入画中,即会产生耳目一新的视觉美感,同时也充满现代气息。我一直想将古老的题材画出现代的感觉,剪纸的镂空意识和版面构成规律在创作实践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有一段时间,我醉心于用一种浅黄色的土纸画小画。这种纸很粗糙,里面夹杂着未研烂的草皮纤维,最初得到这些纸时,我就想,假如用这样的土纸来画一些跟潮汕民俗有关的画,比如老百姓生活中的物品,应很能表现那种氛围的。一试之下,大喜过望。
    记得第一次画的是潮汕地区民间过节用的红红绿绿的竹编彩绘花篮、青花粗瓷大碗、提梁水壶等。画花篮上面的图案时,我在花瓣上略施白粉,白粉化在浅红中,便十分“民间”,衬上鲜绿色的叶子,更是“民俗”得很,而这个双层潮汕花篮的造型本身就很“乡情”,那黄色土纸的质材与所描绘的物体“一拍即合”,使这些小画散发出浓烈的潮汕风情。
    题材、质材与手段的吻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一向是顺着自学之路,搞剪纸、插图、设计一直走下来的,没有正儿八经地学习传统笔墨,因而一度自感笔墨问题可能会成为“问题”。而当多看了些画,读了些书,走了些地方,与众多师长、画友学习交流之后,如今感悟到,笔墨虽然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作品不能只有笔墨。重要的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画里的精神气质、审美和品位,以及能否打动人。如果一名画家只满足于几笔熟练的笔墨技巧,而忽视了文化的多方位吸收,久而久之只能画出流于笔墨程序,没有灵魂的平庸的东西。
 
   
提到心态,便想到“自由”二字,我认为画画,自由从容是最宝贵的。或许不是科班出身确也有好处,其中一个便是没有框框,没入窠臼,创作心态很自由。在创作中我感到,画画是一种完全进入到自己世界里的个人活动。比如我自己,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用自己选择的喜欢的可以驾驭自如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画有真情实感的题材,饶有兴趣地享受作画的美妙过程。这个过程是创造的过程,从一张白纸到画面形成,就像农人在收获果实,忙碌而愉快。当然,每个画家在追求中必然会有痛苦也有失败,但心态和状态不应是压抑的。没有心态自由,便没有创造性思维出现。倘若心态浮躁,画画便不是愉悦的,后果可想而知。心态会彻底地影响一个人的创作。
    我画画的时候常常喝茶,清茶一杯还不过瘾,需有浓浓的工夫茶,可启智益思,也可权当休息。喝茶的爱好与画中题材又十分和谐,这是一乐。
 
    这些年总是在画这些怀念故土、表现乡情的画,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语言,但是又好像总感不满足,总想要在区别于别人的同时,也不断地区别自己,于是有时便进入徘徊的状态,徘徊之下,自信心往往会打折扣。我忽然觉得,信息量太多了不一定带来好处,如不善于梳理、取舍,便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我隐约感到有的时候没有以往画得纯朴简约自然,表面上看是追求另一种境界,其实也有一些宝贵的东西在悄悄地溜掉。
    前不久同陈延教授聊天,他一直关注我的创作,他这样告诫我,要珍惜己找到的表现样式,深化下去,不要轻易放弃。这话很让我琢磨咀嚼一番。我想到“顺其自然”这个词在画家求变的心态上的意义。一个好的画家要懂得对于前人的经验,来自各方面的营养和信息,如何进行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要真正地认识自己,只有这样方能启动创作,画出自己真正的面貌来。我庆幸自己尚能常常有所警醒。
   
我越来越觉得,画潮汕不管是山水、花鸟、人物,创作者要静下心来做一番研究,包括读书和走出去感受外面的世界。研究潮汕文化,还要研究造就这些文化的潮汕人,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方式、文化心态等等。吴冠中先生的“风筝不断线”理论就是强调作品与生活源头的联系。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许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有人画乡土题材,只是强调画得惟妙惟肖,几乎没有取舍,认为这样就突出了地方特色,其实不然。画乡土题材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品味问题,有生活积累不等于能出好作品,没有文化的支撑,便只会媚俗和粗鄙化。光凭技巧无法解决作品的格调。潮汕文化中存在琐碎单薄的弱点,吸收北方的厚重、粗犷进行互补,以使作品丰满也是重要的手段。
 
 
    这几年,画坛上有一股风气,就是画越画越大,制作越来越精,这可能跟今天的条件改善有关,不少画家有大画室,材料也丰足,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希望能在展厅中引人注目,一鸣惊人。
    如果从“个头”上论之,我参加九届美展的那幅画就有点惭愧,属最小的二三幅之一。然而没想到,它在浩如烟海的一张巨幅作品中却反而变得显眼了,展览过后,意外地接到不少读者来电来信,大致意思是,大量大制作的大画令人感到窒息、疲惫,而我这幅小画却很清新,有书卷气,有人情味,还引发人们美妙的回忆,带来好心情云云。
    由此我想起一位作家曾说过,一幅画更能引起共鸣的,它的效应就绝非是绘画的,而是文学的。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画中有文学的意味,将更能打动人,可见文学之于绘画是何等重要。我所喜欢他们的作品的几位画家,除画画之外还写作,他们的作品因有了文学的意味而更加深沉,更加含蓄,更加感人,更有情趣。隋易夫老先生说,文学是绘画中看不见的灵魂,实为精辟。文学给于画家从感悟上,鉴别力上,艺术语言的形式上有受之不尽的益处。它反映在其作品的审美和内涵上。文学可以滋润绘画,画不在大,有文化则灵。我赞同陈逸飞先生关于“好的画家应该是个文化人”的提法。
   
 
 
 
 
 
 
 
 
 
 画家简介  
 
 
 
赵澄襄简介:
 
·赵澄襄(笔名澄子、雅舍和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汕头画院画师。
·曾任汕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汕头特区晚报美编部、副刊部主任,主任编辑。
                            
·中国画《时光的声音》《清居闲情图》《乡情》《午后的时光》《好日子》《雅舍风情》《书香陶韵图》等一批作品入选第8届、第9届、第10届全国美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首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首届中国工笔重彩小幅作品展、12届群星奖美术展览、中法文化年~中国风情当代中国画作品展、中国女美术家作品展等几十次国家重要展览。获文化部、省、市各级奖项及国际奖项。《斑斓和声》入选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并赴英国出席会议。
 
·作品在各地和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及中国香港、澳门展出,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云峰艺术馆、杨之光美术中心等海内外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
 
·主要出版有:《赵澄襄画集》、《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赵澄襄》、《闲情逸韵·赵澄襄作品集》、《赵澄襄剪纸集》、《澄境居小品系列》和散文随笔集《午后的时光》《思念茶坊》《瓷壶里的夏日》共12种。作品被编入《当代国画名家图典·彩墨卷》、《当代国画花鸟典藏》、《盛世典藏》、《中国美术家大系》等。
 
 
 
 
 
 
 
 
 作品欣赏  

艺术家: 赵澄襄
名  称: 百福图
规  格: (68.5x68.5)cm

艺术家: 赵澄襄
名  称: 清韵图
规  格: (61x99)cm

艺术家: 赵澄襄
名  称: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规  格: (68.5x68.5)cm

艺术家: 赵澄襄
名  称: 中国椅子
规  格: 136x68cm

艺术家: 赵澄襄
名  称: 彩陶情思之二
规  格: 68x68cm

艺术家: 赵澄襄
名  称: 茶坊清风
规  格: 136x68cm

艺术家: 赵澄襄
名  称: 光阴的故事
规  格: 136x68cm

艺术家: 赵澄襄
名  称: 梦里桃源
规  格: 180x98cm

艺术家: 赵澄襄
名  称: 往日时光之二
规  格: 46x35cm

97 1  2  8 : 页次:1/2页 共12条记录 9条/页
   云峰艺术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Copyright © Wan Fung Art Galler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