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简体版
Home  Exhibitions   Artists   Appreciation & Collections   Our Services   Art Education   Publications   About Us  Links
 
| Home
| Resume
| Artworks
| Reviews
| Albums
 
  Reviews
 
刘光达和他的水墨大写意虎(文/李元茂)
 
 
 
刘光达和他的水墨大写意虎
文/李元茂
    刘光达先生是我新近认识的朋友,但他画的老虎我早就见过,确实画的好。正因为他画虎画的好,业内都管他叫虎哥,因他年龄稍长于我,因此我有时也喊他虎哥。
    光达先生是一个性格豁达的人,如果没有这种种豁达的性格是画不了写意画的,更不能像虎哥那样,用聊聊数笔就把虎画的神灵活现。艺术界评论他总以“造型生动,大气传神”概括的语言来描述他,要我说的话,实际上是他笔下的写意虎已经超出了传统画虎的模式,把虎的性格画出来了。虎属山中猛兽,性格是非常凶猛的,为生存而争食,对其他动物是非常残忍的,伤害人也是常见的事。故历来的画家们在画虎的时候,总是把虎画得越凶猛越好。这样后果却不佳,虎是画凶猛了,却使人望而生畏,不但对虎生畏,对属虎的人也产生畏惧感,甚至有的小伙子找对象,听到是属虎的女孩子总是有点害怕。然而,光达先生却把虎画的非常的喜庆,把虎画的有一点拟人化,虎随人意。人们看了不但不害怕,反而觉得非常的可爱,一下子把虎与人的距离拉近了许多,这就是画家能与时俱进的写照。虽然虎哥画的虎是非常的可爱,但看上去还是一只活生生的老虎,并没有说把它变成一只猫。这就是他笔下的虎在骨子里还是凶猛的,是他夸大了虎的善良的一面,这就是他比别人画虎的高妙之处。
    仔细的盯看光达先生画的各式各样的虎图,感觉到的是大块的笔墨疏密聚散的组合,局部的看,并不是画虎。然而,就这浓淡干湿的墨块却传递出他心中神气活现的大写意虎的精神气质。用这种手法描述物像是相当难的,除了人的特殊性格之外,非有高超的技巧和高境界的心境不可,在历史上能达此境界的画家也是不多的。南宋有个叫梁楷的画家画的《泼墨仙人图》,就算能达到这种境的一个先例;明成化帝朱见深画的《一团和气图》、齐白石画的各种《群虾图》,皆是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创作;光达先生画的各种虎图,自然也是这种境界的高级创作了。
    所不同的是光达先生笔下虎的类型是多变的,情感变化是丰富的。如戊子年春天画的《风涛啸远图》,呈猛虎下山之势,如同天神一般的造型与凶猛;同年画的《浩然正气图》作立石回首之势,亦如山神一般的威武镇守着山岗,大有唯我独尊之势。同年画的《喜相逢图》却如两个顽皮的孩童,久别后又抱在一起的喜庆,倾诉着别后之语。《母子情深图》(作者未定名)画母虎看护幼虎的情景,母虎的呵护之心,幼虎的依懒偎之情,真是一幅非常和谐的画面。这些都是光达先生对虎的动态和情感变化的深刻体会之后,过滤出他独有的充满动感的大手笔,来生动细致的加以刻画的结果。这就是评者说他“使他的作品在保留传统笔墨技巧的基础上注入了强烈的现代意识,形成了当今独一无二的崭新艺术风格”因此,我觉得他的成功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时代的一种大成功,其艺术价值是非常之高的。
    能与时代同步的艺术品,能影响一代人的艺术品就是有历史价值的艺术品,它的艺术价值才不会泯灭。自清代晚期照相术大行后,不少画家的画作都追求与所画对象的逼近,来迎合世人的欣赏口味。外国人的油画传到中国后对中国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其实都是以相似、传神为出发点的。其实日本人画虎早就与照像结合的非常紧密了,但我认为那只是与摄影相结合的一种绘画,在中国画中品味是不够高的。加上工笔刻划,与工艺美术接近的一种绘画,一种以笔墨为工具的制作出来的工艺美术品。从历史的观念看,难以成为历史的大作。光达先生画的虎则是以纯艺术的笔墨来构制的,是具有一种不可复制性的真正的艺术。
    说到光达先生画虎的经济价值,先要弄清艺术品的经济价值的构成因素是什么。绘画的经济价值是以作者作品的存世量、艺术性、文字著录、出版记录、销售记录、收藏记录等诸种综合因素来决定的。往往社会的认知度决定了它当前的市场价值。但是市场价值去分作暂时的价值与长远的价值。正如元代四大家之一吴镇的画,当时并没有突显出它的市场价值,但在他死后百余年间才逐步被人们所认知,被认定为元代山水四大家的。当然其经济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光达先生的画如果符合了以上因素,其将来的经济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本文作者李元茂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专家,国务院特贴文物鉴定专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
 
 
 
 
 
 
 
Copyright © Wan Fung Art Gallery All Rights Reserved
Hong Kong:(852) 2736 9623 | Beijing :(86-0760) 833 3861 | Beijing:(86-010) 6523 3320 | Shanghai :(86-021) 6487 4072 - 107